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“ 市农业农村局 ”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?
继续访问放弃
变化之一:今年的晚稻播种面积大幅减少。由于高温干旱发生在早稻收割期间和之后,因此对晚稻的生产影响很大。据有关人士估计,今年晚稻播种面积可能减少30%,近日信息显示,在不少主产区的部分地区,晚稻因旱减少的面积也达到1/3左右。笔者认为,减少15%左右是有可能的。
变化之二:晚稻产量将大幅下降。其原因:一是播种面积大幅减少;二是晚稻成苗面积下降;三是晚稻生长的初期和中期,正遇高温天气,晚稻长势受到影响。从目前情况看,今年晚稻至少减产10%以上。
变化之三:早稻品质较好。今年早稻生长后期和收割期间,天气较好,病虫害较少,结实率高于往年,单产水平属多年来少有,且收晒质量较高,早稻品质明显好于往年。
变化之四:早稻优质品种面积和产量大幅提高。在今年的早稻面积中,优质品种所占比例为75%~80%。优质早稻产量增长,有效供给提高,能较好地满足市场需求;优质早稻价格相对较高,将使稻米整体价格有所上移。
变化之五:农民可供出售的余粮大幅下降。多年的减产,已使农户的粮食产量和存量均出现明显下降,加之人口增长及养殖业的发展,农民自用粮有所增加。因此,人均占有粮食数量明显下降,商品率降低,可供出售的余粮减少。
变化之六:稻米供给总量明显减少。多年减产已使稻米产不足需,早稻尤为突出,其供给总量因减产而相应减少,目前稻米供需基本接近平衡或供略大于需,而早稻米已趋于平衡或略显不足。
变化之七:库存总量下降,陈粮对市场的冲击明显减弱。
一方面是连续多年减产,动用了大量的库存,库存总量大幅下降,目前已下降到接近正常水平,尤其是在销区,库存量已下降到正常水平或正常水平以下,甚至在个别地区库存还比较薄弱;另一方面是近年国家加大了陈化粮的处理力度,经多年的处理抛售,陈化粮已大部分或基本处理完毕,过去陈化粮因价格较低、数量较多而对市场的冲击较大,今后虽然还有陈化粮抛售,但对市场的影响已不大。
变化之八:需求明显增长。一方面是政策性需求量较大,如退耕还林工程,既减少了粮食产量,又扩大了农村市场消费,全国每年因此扩大需求量150亿公斤左右,广西每年因此扩大需求量1.5亿~2亿公斤,桂林每年因此扩大需求量5000万公斤左右;另一方面是工业用粮平稳增长,农村饲料用粮增加;再一方面是收储企业因库存下降,有可能增加存量,收购积极性提高。
变化之九:农民惜售心理严重。其原因:一方面是早稻多年减产,今年天旱,晚稻预期减产幅度较大;另一方面是价格上涨,农民持粮观望,待价而沽。
变化之十:收购价格高开高走。今年国内水稻主产区早稻收购价格基本上呈高开高走态势,开秤价比上年同期高出40元/吨左右。进入8月后,收购价格又上涨40元/吨左右,且继续呈上涨趋势,特别是商品粮比例较高的江西、湖南等省,收购价格较上年同期上涨幅度较大,涨幅在10%以上。
变化之十一:灾情基本集中在水稻产区。全国9个水稻主产省区,今年都不同程度地遭遇了水灾和旱灾,早稻基本上呈减产的态势,晚稻减产也已基本定局,即使个别省区增产,也是在上年大幅减产的情况下恢复性地小幅增产。
变化之十二:当地收购较难,对外采购也不易。由于稻谷普遍减产,各地收购价格均较高,收购难度较大,对外采购的数量增加,因此今年对外采购将较往年困难,外采的价格和成本将较高。
变化之十三:多元竞争激烈。购销和价格放开,不同收购主体入市,在市场余粮一定的情况下,必然出现互相抬价抢购的现象。当前竞争主要是购销企业与个体商贩、购销企业与加工用粮企业、购销企业与储备企业之间的竞争,由于购销企业与上述企业相比,在各方面都处于劣势,因此购销企业收购量将出现明显下降。
变化之十四:粮源分散。取消定购任务和保护价收购后,农民售粮积极性较低,不用钱时不售粮,售粮也不一定卖给粮食部门,售粮时间延长,售粮分散、一次售粮量减少,出售余粮的数量、时间、渠道和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。
变化之十五:税费改革。今年是税费改革的第一年,由于各方面的原因,税费改革一下还不能全面落实,农民因此或不清楚任务,或有意见,或公粮可交代金可交实物,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粮食的收购进度和收购数量。
变化之十六:收购资金不足。今年的收购贷款虽比上年有所好转,但基层粮所或无抵押资产,或达不到抵押比例,贷不到款或贷款较少,加之自有资金非常少,贷款手续繁琐,收购资金明显不足,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收购。
变化之十七:市场无序。市场放开后,基本处于无管理状态,以前夏粮收购期间,基层政府集中精力抓,其他部门也配合,如今谁也不管。对于市场管理,粮食部门无权管,工商部门管不了,也管不过来,实际上也没有去管,市场处于无序竞争状态。
变化之十八:收购企业不适应市场变化。市场放开和购销企业改革后,基层粮所人员减少,职工思想不稳,资金短缺,实力大减,在收购方式、服务形式等方面不能和无力适应市场需要。 从上述变化来看,拉动价格上涨的因素居多,因此后市稻米价格将以上涨趋势为主,但在国内稻米供给仍然充足的大环境下,其涨幅不会太大。
凡本网注明"稿件来源:台山政府网"的所有文字、图片和音视频稿件,版权均属台山政府网所有,任何媒体、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复制或转载。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、网站,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"稿件来源:台山政府网",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。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,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,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。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作者速与本网取得联系。本网未注明"稿件来源:台山政府网"的文/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,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,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"稿件来源"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
联系方式:0750-5524538邮件:ts686@126.com